原標題:【養生】每天認識一味中藥——伊貝母
伊貝母
伊貝母,是一種與川貝、浙貝齊名的貴重中藥材。其中包括:伊犁貝母、費爾干貝母、灘貝母等幾個品種,統稱為新疆貝母。除灘貝母喜生于沙灘涯地外,其它多生于草原山地及灌木叢下。伊貝母主產于伊寧、霍城;費爾干貝母在新疆許多地方都有分布;達因蘇貝母主產于塔城地區;灘貝母生產于霍城.察布查爾。
形態特征
貝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其鱗莖供藥用。因其形狀得名,《本草經集注》說:“形似聚貝子”,故名貝母,能止咳化痰、清熱散結之功。別名:勤母、苦菜、苦花、空草,藥實。
多年生草本,鱗莖圓錐形,莖直立,貝母高15-40cm。葉2-3對,常對生,少數在中部間有散生或輪生,披針形至線形,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,無柄。
花單生莖頂,鐘狀,下垂,每花具狹長形葉狀苞片3枚,先端多少彎曲成鉤狀?;ū黄?,通常紫色,較少綠黃色,具紫色斑點或小方格,蜜腺窩在北面明顯凸出;蒴果具6縱翅?;ㄆ?-7月,果期8-10月。
功效功能
【性味與歸經】 苦、甘,微寒。歸肺、心經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 潤肺,用于肺熱咳嗽,干咳少痰,陰虛勞嗽,咯痰帶血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 3~9克。
【注意】 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。
【貯藏】 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
歷史
早在清代,新疆貝母便已開發利用。當時以北疆地區的昌吉、齊臺縣為集散市場,通過古絲綢之路的北線,用駱駝運。馬馱,遠銷天津等口岸,通稱“古貝”。由于數量極少,價格昂貴。
過去,新疆貝母多為野生。為了適應國內醫療保健事業和出口外銷的需要,醫藥科研部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開始人工栽培實驗,并取得成功。今后貝母將繼續不斷地穩步增產。
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新疆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 或伊犁貝母Fritill 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 的干燥鱗莖。5-7 月間采挖,除去泥沙,曬干,再去須根及外皮。
藥用價值
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藥。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和浙貝母的干燥鱗莖。
主治熱痰咳嗽、外感咳嗽、陰虛咳嗽、痰少咽燥、咯痰黃稠、肺癰、乳癰、癰瘡腫毒、瘰疬等癥?,F代藥理實驗證明,貝母有鎮咳、降壓、升高血糖等作用。藥膳:川貝冰糖湯、川貝釀梨。
注意禁忌
脾胃虛寒及寒痰、濕痰者慎服。
1.《本草經集注》:“惡桃花。畏秦艽、礬石、莽草。反烏頭?!?/p>
2.《本草經疏》:寒濕痰及食積痰火作嗽,濕痰在胃惡心欲吐,痰飲作寒熱,脾胃濕痰作眩暈及痰厥頭痛,中惡嘔吐,胃寒作泄并禁用。
食膳做法
貝母梨
材料:梨3個,貝母15克,黑糖3大湯匙。
做法:1.梨洗凈后,在梨的上1/4處橫著切開,上部分做蓋,將梨核挖去,待用。
貝母
2.將貝母搗碎成粉末,分別放入3個梨中,上面撒上黑糖,蓋上梨蓋。3.將貝母梨放入蒸鍋,用旺火蒸1小時取出,梨汁和果實一齊食用。